一、所謂的「身至念」其實就是身念處,這是四念處之一,念處是心念所聚焦之處,念處的修行,目的在培養當下覺知能的能力。身念處是將心聚焦在身體上的一種訓練。
二、身念處的訓練包括定、慧兩項,可導向無為之道:
1.定的修行:開始時主要在培養專注力,亦即禪定的功夫,若經常作身念的練習,可以不斷提升心的專注力,會獲得基本的定功。
2.慧的修行:有了基本的定功後,有能力對於身體的狀況,作更微細的觀察,透過不斷地訓練,最後便可體証到我這個色身,本質上是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由此破身見,即佛教所謂的「見法」,亦即體悟宇宙真理之義,一旦見法後,便斬斷了煩惱的根源,從此對於世間事物,不再執著,貪嗔等煩惱日見減少,在一定期間內,必定斷盡所有煩惱,証得涅盤無為。
因此說身至念導向無為之道。
三、身念處的具體修行方法:
〈一〉.身念處的修法,漢傳佛教較少教導,南傳佛教則有詳細的教導。
〈二〉.其修行項目甚多,目前在台灣的教學,較常為學者採用的有
- May 10 Wed 2017 02:48
相應部43相應1經/身至念經,請問甚麼是身至念??
- May 09 Tue 2017 12:14
之前打都有氣功保命,這次沒氣功忽然不會打了
點右邊是 把花粉放在王身上....而你則在差不多接近 15公尺以外的距離
花粉1點/不點就好 然後不要貪著放來燒王 反 正不差 那一丁點的傷害
就算你的花粉在CD 直接在他第一發出來時按蒲公英 隱身會有6秒時間
在那6秒時間別攻擊就會在隱身中幫你把餘下的火箭全擋
友情我是 完全沒在用...
本文出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615000015KK02686
- May 08 Mon 2017 10:33
請問止觀與靜坐有何不同?
一、止觀即是定、慧兩種修行法門:
1.止:是修禪定,亦即訓練內心的專注力,並扶助一些粗煩惱,不單是佛教,各種宗教都有修止的方法,包括祈禱、念佛、數息法、持咒、誦經、禪坐等,認真練習,都可有一定效果。
2.觀:觀是觀照的智慧,這是佛教獨有的特色,不與其他宗教所共。有了定的功夫,在出定後,繼續對內在的身心或或外在事物作微細的觀察,以了解身心及宇宙的本質,由此解脫煩惱與輪迴之苦。修觀的方法亦有多種,包括五陰、十二入、四界、四諦、十二因緣等
二、靜坐是修行者經常採用的方法,透過靜坐,配合念佛、數息等修行禪定,亦可進一步修行觀慧。
三、佛教的修行法門有多種,在行住坐臥、舉手頭足、一呼一吸之間,隨時隨地都可修行,因此除了靜坐之外,尚有行禪、立禪、臥禪、生活禪、非靜坐時的念佛、持咒等多種修行方法。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606000015KK05617